Hi,欢迎光临:金树叶网络商城!
您的位置:首页 > 站长资讯 > 科技 > 小米“退烧”,雷军面临“中年危机”!

小米“退烧”,雷军面临“中年危机”!

推荐:金树叶SEO优化员 2019.12.07

2010年4月6日,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。

一群年轻人正围成一个圈,中间的单脚桌上摆着一锅小米粥,热气腾腾。

这群年轻人,每人喝了一碗小米粥,在米香飘逸与热气升腾间,小米科技就此成立。

这是雷军和初创团队的第一锅小米粥,也是小米梦想的起点。

而这锅意义重大的小米粥,来源于初创团队中的黎万强,这是他老爸在凌晨五点摸黑起来煮的。

而如今,黎万强还是离开了小米。

11月29日下午,小米集团进行了新一轮人事任命。其中王翔晋升为集团总裁,卢伟冰出任中国区总裁,何勇晋升集团副总裁,而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因个人原因离职,改任高级顾问。

雷军在发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表达了对黎万强的感谢,并在个人朋友圈表示,希望“阿黎从此彻底放飞自我,快意人生”。

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,黎万强还是选择了追随白月光。

黎万强是小米的核心联合创始人之一。雷军曾回忆,2009年底,黎万强离开金山后找到他,说想去玩商业摄影。他告诉黎万强,自己计划再创业,要不要一起干。黎万强不假思索就答应了。

2010到2012年,黎万强负责MIUI整体研发、设计和运营,2011年组建小米网,负责小米手机的运营、营销、服务、电商、物流等业务,其间,还创造了包括F码、米粉节、手机控等等与小米相关的热词。

系统、硬件和电商平台被认为是小米互联网模式的三个必要条件,而一手打造了MIUI和小米网的黎万强可谓功不可没。雷军曾评价他“小米创业五年,阿黎已成功拓荒两次。”

对于小米的这次组织调整,外界有感慨,但并不意外。

雷军认为,没有一劳永逸、一步到位的组织调整。小米要从游击队变为正规军、集团军,“建设不好组织体系就是风险管控远远不足,这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。”

公开资料显示,这已是小米今年第六次组织架构调整。

频繁的人事和组织变动,是否在预示着什么?

01

财报阴云

2019年11月27日盘后,小米集团(1810.HK)发布了2019年Q3及9个月业绩公告。报告显示,Q3营收536.6亿,同比增长5.5%,略高于市场预期。经调整净利润34.7亿,同比增长20.3%。

看似超预期的背后,小米的日子并不好过。

公告显示,2019年前三季,小米三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:手机913亿、IoT与生活消费产品426亿、互联网服务142亿。其中手机销售收入占营收的比值从2015年的80.4%降至2019年前三季的61.1%。

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智能手机领域,小米出货量跻身前列,年化出货量1.2亿部,已经相当成功。但与“友商”相比,小米大体上处于守势,据虎嗅网估计,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:

一是风险高。烧钱、砸钱未必能让手机销量暴涨,搞不好会大伤元气;

二是小米不是纯硬件公司,有其它“钱途”: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已接近营收的十分之一;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本质是“定制电商”,收入为互联网服务的三倍、增速将近四倍,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。

“冬天已经来了,2019年我们即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,没有一丝一毫盲目乐观的余地。在这个冬天,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过。”

2019年初,雷军在小米集团的年会中这样说道。

今年已过四分之三,小米发布的Q3财报如同人们事先预期的那般,手机出货量继续下降,营收增速依旧缓慢。

去年上市时,雷军那句“要让投资人赚一倍”的豪言依旧在耳。而时隔一年后的小米股价,却仍在腰斩区苦苦挣扎。

02

“性价比之王”的困局

2011年12月18日,小米手机1第一次正式网络售卖。

从这时起,小米产品开始走进大家的视线,小米手机以强大的性能和极致性价比迅速获得用户的认可,获得口碑和销量的爆发式增长,并快速吸引了一大批“米粉”。

那时候,小米打出的口号是“为发烧而生”,“米粉”们一度把小米称为“国货之光”“性价比之王”。

小米手机也乘着这阵东风,一路高歌猛进。

但在超级性价比阶段之后,国内所有主流手机品牌都在升级,都在模仿。这个时候,小米的护城河已经开始溃败。

主打的低价、高性价比也不再是小米独有的标签。乐视手机、格力手机、华为荣耀系列、ovio与oppo双雄,无不在蚕食小米手机的市场。虽然乐视、格力已经夭折;但华为荣耀系列、ovio与oppo双雄却凭借着渠道优势快速成长,逐渐压缩小米的市场份额,小米手机出货量增速开始减缓。

小米还在追求高性价比,技术不如华为,时代感不如OPPO、VIVO,多少有一点掉队的感觉。

打“性价比”,走得就是“薄利多销”的模式,但这一模式赖以生存的前提是:用户量够大

一旦用户量减少或流失,这种“薄利多销”的模式就成了杀向自己的刀刃。

从2019年三季报来看,小米手机本季度收入共计323亿元,同比下跌近8%,这也是手机业务自小米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业务萎缩情况。

手机出货量本季度为3210万部,低于IDC此前发布的3270万部,同比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再次出现负增长,同比下滑4%。

此外,根据此前IDC发布的小米出货量趋势,三季度小米国内出货量大幅下滑31%,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13.6%明显跌至本季度的9.1%,手机业务当前基本全靠国际业务撑着。

而从客单价上来看,小米年初提的双品牌战略似乎未见任何水花:

本季度手机客单价1005元,小米提出双品牌战略以打入高端市场后,本季度客单价竟然还跌4%。据见智研究判断,主要原因是因三季度小米系列新机缺位,红米销量拉低了客单价。

此外这个季度小米大陆手机售价上升了4.6%,较前几个季度两位数的增幅明显放缓,而国际手机售价则下滑了4%。

手机业务整体上,无论是从出货量、售价上,都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,形势非常严峻。

03

估值过高,泡沫逐渐变小

2018年7月9日,小米也曾无限风光。

以17元港币的发行价,小米敲响港交所的钟声。如果不是上市前突然中止,小米差点还会成为我国第一支CDR,在内地市场同步发行。

当时,无论资本市场监管部门,还是股民都曾欢欣鼓舞。

CDR没有发行,接着股价短暂冲高之后,一年来小米股价整体是往下,市值少了1500来亿港币。

尽管此前略有回升,但说小米股价接近腰斩,基本属实。

其实早在小米发布招股书之时,问题已经浮现,小米的确被高估了。

据易简财经,当时小米的估值和市盈率高得吓人。

彼时,小米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智能手机,占到总营收的7-8成,招股书中也明确提到了“对智能手机业务存在重大依赖”。由此看来,将小米定位为“硬件企业”,似乎更符合客观情况。

但是,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,当时大家普遍给出的估值在750亿美元到850亿美元之间,折合人民币大概5100亿元左右。这意味着,小米的市盈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30倍!

并且,从利润水平来看,2017年小米盈利39.45亿元,对比同样是高端制造业的格力,盈利在200亿元以上,格力的盈利规模是小米的5倍。

同时,格力已经在白电产业形成寡头垄断,没有竞争对手。而小米则需要面临华为、苹果甚至OV的冲击,不小心的话分分钟被人打趴下。

不得不说,作为新经济公司,小米享受的估值溢价可以说是惊天动地。

但如今,当资本市场冷静下来后,小米身上的泡沫开始回落。

“原来讲的硬件导流、靠软件赚钱的故事,很难让人相信了,”一位小米的投资人认为,“当故事无法被验证,市场就会将多余的泡沫挤净。”

2019年6月初,小米股价一度跌破9港元。此后的一个月内,小米连续发起近20次回购,直至股价稳定在9.5港元至10港元之间。

在2019年的小米年会上,雷军曾坦言,小米即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,“没有一丝一毫盲目乐观的余地”。

对于许多小米员工来说,股价的“降温”使大家逐渐从“上市前的亢奋”中冷静下来。与此同时,一个疑虑在许多人心中慢慢升起——小米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?

04

核心技术缺失

小米一度对外宣称自己“黑科技很多”。

据易简财经,此前小米在招股书上表明,自己已经实现了众多技术突破,并且还储存了16000多项专利。

但细看之下,这些所谓的“黑科技”都是些鸡肋般的边角料(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等),手机的核心零部件技术,小米一直处于起步阶段。

让我们来看看小米此前公布的专利,其中放在最前面的16个发明专利,今年就已经到期了,而后的基本都是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

据易简财经,在核心技术方面,小米的招股书显示的基本是在外观和系统UI方面的技术,而在芯片等重要技术上,小米并没有任何的核心技术产品。

可以说,即使对比中兴,小米的专利也简直惨不忍睹。

绝大部分都靠别人,小米基本上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下游。国内有点技术的整机企业,实际只有华为等少数几家。

05

生态链虽完善,但前景不明

2019年7月,小米首次登上2019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榜单,成为继阿里、腾讯和京东之后第4家登榜的中国互联网企业。在榜单中,小米被定义为“互联网服务和零售行业”企业。

从上市到成为世界500强中最年轻公司,雷军眼里的小米,早已不是当初“七八个人、喝了小米粥干革命”的阶段。

年初,小米启动了“手机+AIoT”双引擎战略,在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供应链、渠道等多方面加码中国市场,应对4G切换5G的市场机遇。

“5G+AI+IoT就是下一代超级互联网。”雷军认为5G不仅将给智能终端带来巨大的机遇,更为重要的是将赋能AIoT,成就下一代超级互联网。

贾跃亭没有搞成功的生态裂变,雷军确实给了更多的想象可能。

在雷军横空出世之前,我们都觉得苹果应该是把生态做得最大最好的企业了。然而,雷军规划的版图,远比苹果帝国来得还要庞大。苹果只不过是围绕着iTunes打造自家的平板、MAC、智能手机等系列产品罢了。而小米是希望打造一个物联网。

想象一下,有一天,你在小米手机上轻轻点几下,就能轻松控制家里的小米净水器、小米空气净化器、小米智能情绪灯……简而言之,雷军追求的是用小米,完全智能化你的生活。

但要把生态做好,靠想象是做不成的,最核心的还是要有自己的技术。

正如前文所说,发展到今天,小米也难以拿出一项真正属于自己的原创技术。OPPO有VOOC闪充,VIVO有极致HIFI,华为有麒麟芯片……小米呢?唯一能想到的,还是此前旗舰小米手机5的发布会,雷军一口气说了十多个黑科技,但结果这全都是人家高通骁龙820处理器自带的东西。

刚开始,小米高喊着“为发烧而生”。短短几年时间,小米从一个意气风发、壮志凌云的青年,变成了如今乏善可陈的模样。

随着第一代小米粉逐渐变秃,步入中年,小米手机在国内也陷入了“中年危机”。AloT、产品细分化、远漂海外这三驾马车能否唤起小米的第二春,还需接受市场的考验。

冬天已经来临,春天还会远吗?

对小米来说,可能真的挺远的。

赞一个(0)